|
近代東亞海域交流:航運.臺灣.漁業
- 點閱:1
- 其他題名:航運.臺灣.漁業
- 作者:松浦章編著
- 出版年:2016[民105]
- 出版社:博揚文化出版 貿騰發賣總經銷
- 出版地:臺北市 新北市
- 集叢名:關西大學東亞海域交流史研究叢刊:第9輯 人文系列:58
- ISBN:978-986-5757-53-3 ; 986-5757-53-2
|
|
簡介
日本自近代時期,與中國的航運往來未曾間斷。明治維新運動之後,海外威勢的拓展為其主要國政。為能實施此項重要政務,由大阪等地向海外延伸;再以海外為基盤的各種航運活動,蓬勃展開。絡繹不絕的航運活動中,輸出、入的產品包括中國的書法、紙張以及木炭等。1895年(明治28年)日本殖民臺灣之後,日本與臺灣之間的航運關係,由國際航運演變成國內航運。日本政府為能迅速的加強臺灣與日本國內之間的航運聯繫,積極投入築港工作,使基隆成為日據時期臺灣聯絡日本的最大港口。在港口的發展帶動下,基隆市亦隨之繁榮,日籍商人的移入更帶動周邊的繁榮並形成臺灣今日的觀光內涵。東亞地區的漁業,自古是朝鮮與中國的重要漁獲區,提供百姓生活經濟來源。藉此,該地區海域又成為與其他地區物流互動之處,來往川流不息。本書即是彙集前揭航運․臺灣․漁業三領域的論題而成。
章節
- 第一編 近代東亞海域中的航運與文化交流(p.1)
- 1906 年至 1939 年間日本阿波國共同汽船會社的中國東北沿海航運 松浦章(p.3)
- 享保年間日本出版的中國法帖 馬成芬(p.41)
- 清代篆書書法的日本影響 曹悅(p.57)
- 晚清袁世凱引進日本製浮水印紙初探 何娟娟(p.77)
- 近代溫州產木炭與日本關東大地震 吳征濤(p.99)
- 第二編 近代東亞海域交流與臺灣(p.127)
- 日據時期日人在臺活動狀況 ― 以從事金瓜石採金事業之日人為中心探討 卞鳳奎(p.129)
- 從「哨船頭」的市街圖看日據時期日人在基隆的生活 安嘉芳(p.171)
- 海洋文化視野下的基隆觀光資源 蔡懷德(p.195)
- 20 世紀以降臺灣離島的觀光產業 ― 以蘭嶼為中心 黃煥容(p.237)
- 第三編 近代東亞海域中的漁業與物流(p.269)
- 18-19 世紀山東籍越境漁船的捕魚活動 ― 以朝鮮史料為中心 劉海萌(p.271)
- 1881-1885 年美國茶葉市場與中日綠茶競爭 ― 以日本領事報告為中心 趙思倩(p.287)
- 1930 年代中國產花生的海外輸出狀況 霍榮(p.323)
- 跋(p.341)
- 執筆者一覽(p.342)
作者簡介
松浦章
1947年出生於日本奈良縣,日本關西大學文學博士,現職為日本關西大學文學部教授,前關西大學亞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。編著有《清代臺灣海運發展史》、《日治時期臺灣海運發展史》、《東亞海域與臺灣的海盜》、《明清以來東亞海域交流史》、《近代東亞海域交流史》、《近代東亞海域交流史續編》、《近代東亞文化交流史》、《近代東亞經貿交流史》、《近代東亞海域交流史─晚清至戰前時期》、《近代東亞海域交流:航運‧海難‧倭寇》、《近代東亞海域交流:航運‧商業‧人物》等著作。
FB留言
同作者書籍
同書類書籍